人物简介:武岳,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微电子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21届博士毕业生,师从吕红亮教授,研究方向为锁相环结构频率源的设计和实现。在校期间,武岳全心投身科研,先后在SCI和EI期刊上发表了3篇期刊文章,申请和授权发明了基于稳态防漏电保护和电流沉控制技术的电荷泵电路等专利13项,此外,还参与了“十二五”装备预先研究项目、超高频化合物数模混合电路研究等科研项目。求学期间对芯片行业的研究让武岳深知芯片产业已成国之重器,毕业时他毅然签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以下简称“航天科技771所”),誓将用毕生所学为中国“芯”贡献一份力量。
点点“芯”光,燃起心中梦想
硕士入学时,武岳就跟随吕老师开始学习模拟射频电路设计,与吕老师同一导学团队的张玉明教授对学科研究的敏锐判断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准确把握就如同夜空里耀眼的星星,带走了武岳对未来职业的迷茫,也点亮了武岳心中从事芯片工作的梦想。实验室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吕老师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激励着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第一次进行数据仿真,第一次尝试写论文,第一次做仿真实验,我不知道如何开始,都是吕老师一点一点给我指导,将给我参考的文献详细标注出来,并一对一的给我讲解,把我一步一步从科研困境中带了出来。同时,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会一起讨论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的给我信心。”武岳回忆道。就
这样,在科研的道路上武岳脚踏实地,愈走愈远。尽管也曾有艰难的时刻,但是他对芯片领域的热情从未减退,并选择继续攻读博士,积攒更多力量为他心中的“中国‘芯’,中国造”梦想添砖加瓦。
攻读博士期间,武岳选择了基于锁相环结构的高性能频率源设计与实现作为研究方向,旨在改善5G通信系统核心部件的性能。博士几年深居简出的刻苦钻研终于迎来了收获,武岳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应用在5G通信收发机中作为本振的电荷泵锁相环频率源电路,使现有部件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突破。这是武岳勤学深思,锐意创新的成果,更是西电攻坚突破、奋楫争先的最佳诠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惧艰难的奋斗精神不断敦促着武岳,让他时刻以一颗对芯片事业的炙热之心投身于科研。实验室浓厚的科研学习氛围以及师长的谆谆教导都在为他的芯片事业“保驾护航”,他更决心将在为国造“芯”的路上一往无前。
“芯”之所向,迎着朝阳启航
武岳说:“科研工作者不能只顾‘埋头拉车’,更应该‘抬头看路’,国事家事天下事我们都应该关注起来,世界局势的变化对我国半导体行业至关重要,只有清楚的知道当前我国芯片领域所处的地位,才能有动力时刻保持科研工作者的先进性。”他很感激张玉明教授对他的提点,“每每在开会时,张老师总是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的引导我们要通过自身所学‘保家卫国’”。
身为微电子专业的博士生,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深刻的知道肩上扛起的不仅是科研的重任,更是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责任。当前,中国“芯”的制造刻不容缓,他必须迎着朝阳,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让中国“芯”奔向曙光。
“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家国情怀早在武岳心中生根发芽,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便只关注能助力他达成梦想的单位,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的招聘就成了他关注的重点。秋季军工组团招聘现场,他一眼就看到了航天科技771所招聘海报上的“模拟电路岗位”,面试官看到简历的一刻就被他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科研能力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在深入交谈后更为他科技报国的信念、为国造“芯”的理想动容,不到一个月,武岳便顺利签约航天科技771所。
以“芯”报国,不负星光不负梦
“虽然我已入职771所数月,所里的科研氛围却让我感到如此的熟悉和满意,仿佛自己从未离开西电校园,从未离开东大楼505实验室。”武岳感慨道。在航天科技771所的工作和生活,让他深刻明白了:求学时期专业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只有厚积薄发的专业能力才能像点点繁星汇聚成浩瀚星海。学习生涯,他未敢懈怠,项目、论文、专利等无一不是他培养专业能力的最佳帮手。职业生涯,他更将倾尽心血,把母校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一直延续到航天科技771所。
青衿之志,如青山灼灼,星光熠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武岳将迎着星光迎着梦,继续攀登科研高峰,用心加油干,致力中国“芯”。他将在中国“芯”事业上不断发扬西电精神,贡献西电智慧,在科研报国的路上不断前进,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文/李思成 许雯瑾 张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