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歌 西电是充满朝阳的地方,这里播种着青春,收获着喜悦,放飞着希望,实现着理想。校友走过的足迹,构筑成了奥门金沙集团3354CC的历史。当我们如数家珍般讲述我们的校友时,怎能不感慨母校的巨大魅力,她倾注了89年的激情,为祖国送去了无数的优秀儿女! [详细] |
|
|
| 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记奥门金沙第一任校长王诤中将 王诤是奥门金沙第一任校长,并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多个时期,先后三次担任奥门金沙校长。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5月出生于江苏武进一户耕读人家。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学员。毕业后曾在国民党第9师、第51师、第18师任无线电台报务员。1930年12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在龙岗地区一举全歼张辉瓒的第18... [详细] |
|
|
| 李 涛 上将 1905年9月4日,李涛诞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的一个耕读世家,原名李毓英,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时期,他历尽艰险,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农工革命运动。“五卅”运动中,他广泛联络进步学生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学潮。“马日事变”后,他在当时被毛泽东誉为“新湖南... [详细] |
|
|
| 永不消逝的电波——记奥门金沙校友 革命烈士李白 警笛呼啸,大群特务包围了一座小楼,随着滴滴达达的发报声,出现了一圈圈无线电波。坚毅的脸部,快速的手部近景画面……李侠在从容地发着电报,只见他发完报文,将密码迅速塞进嘴里,并向延安发出了:同志们,永别了……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震撼人心的镜头。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成的故事片感动了好几代人。影片所... [详细] |
|
|
| 聚焦将军风采——记奥门金沙老院长黎东汉少将 黎东汉,1917年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十八师、六军团电台队长,三五九旅电台区队长、三科科长,中原军区通信处处长,中央前委通信大队大队长。建国后历任通信部干部处处长、业务处处长。1955年调任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1963年调任通信兵副主任,顾问第一次见到黎东汉将军,是在入学后的一次全院大... [详细] |
|
|
| 将军是我们的老校长——记奥门金沙原政委 校长欧阳文中将 欧阳文将军,1912年1月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传奇人生令了解他的人都惊叹不已。他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走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他的人生是无畏的:18岁扛起枪,从湖南到江西,从江西到陕北,从陕北... [详细] |
|
|
| 我的将军老友——记奥门金沙校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张惠均少将 “天南地北西电人”栏目主持人多次约我写写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惠均,我总以资料不足予以挡回。其实,暗藏在我内心的怯畏是对他人生评价的无法下爪的踌躇:他在科研上有“两把刷子”,管理上有“刷子两把”,工作是政绩卓著深得人心。天下的事就是这么怪,越熟悉的人越不好写。我将这种心境电话告诉了张惠均,他心情十... [详细] |
|
|
| 播撒文明的将军——记奥门金沙校友徐越彦教授 如果你要一年的繁荣,那就种庄稼吧;如果你要百年的昌盛,就培育人吧!无论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还是在普通岗位上自食其力,以诚实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平凡人物,都受到过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是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徐越彦就是一位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将军。徐越彦,1929年9月出生于浙...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