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紧跟国家方针政策,肩负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2018年8月,唐辰加入到研究生支教团中,承载着学校的希望与嘱托,怀揣着儿时成为一名教师的梦想,前往陕西省汉中市汉王九年制中心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她期待着能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以文育人,为孩子们投射知识的光
“老师,真的会有平行时空吗?”“老师,我看你给我买的书,我知道战国有秦国、赵国……”“老师,我以后想做一个科学家,发明原子弹,保卫我们的国家”……一到下课时间,唐辰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和她分享最近的所思所想,听唐辰讲述着似乎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宇宙的奥秘到地理大发现的故事,从中国历史的变迁到国家的英雄人物,从西电的校史到大学生的生活,一个一个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一个兴趣的种子,慢慢地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所有的孩子心里面都有对于世界的很多问号,都有着对于知识的渴望。我不知道这些问号什么时候会在这些孩子成长路上变成感叹号,变成引领他们求知、成长的动力,甚至转化为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成果,所以要尽自己可能好好地保护起来。”当谈及这件事时,唐辰说道。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量,同时拓展学生知识面,唐辰设置了一套独特的奖励办法,并用自己的补贴为孩子购置多种种类的书籍,当做礼物奖励给表现优秀进步显著的学生。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作为西电红色血脉的传承者,更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唐辰以实际行动传扬民族文化,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堂中贯穿传统文化故事,在课下向学生讲述传统礼仪,在课后利用乡村少年宫美术兴趣小组,带领学生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在师生交流人际传播中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
以文化人,为孩子们照耀关爱的光
这所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老人照顾长大。他们之中有一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关心照顾,甚至两三年都未曾见过自己的父母,没有和父母撒娇的机会,没有和父母聊天玩耍的时间,没有听到过家长对于自己的鼓励和表扬,但是却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叛逆、敏感、自卑,也有着同龄人不曾有的封闭的内心。
一次在课后与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有一名学生说了一句话深深刺痛了唐辰的心,那个孩子言之凿凿地说:“我爸妈都不要我了,我学习也没啥用。”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些孩子的内心是多么需要关爱,也第一次发觉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唐辰曾在学校创办的终南文化书院的心理组学习,她利用本科期间所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主动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告知家长陪伴和鼓励孩子的重要性,向家长科普心理知识以及沟通方法,同时利用课间时间,用自己的手机给长时间未见面的孩子和家长创设视频聊天的机会。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少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国家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唐辰深知国家“扶贫扶智”的重大意义,也牢记前来支教的初心,面对身边急需关爱的留守儿童,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他们谈心谈话,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体谅父母的不易,劝导学生认真学习,奋发上进回报父母,她以对学生满满的爱融汇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逐渐打开学生封闭的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研究生支教团是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基层的排头兵。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青年学子铮铮誓言,唐辰作为其中一员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未来,她也会谨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用自己激昂澎湃的青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彰显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文/西电新闻中心·辛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