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路上 幸有良师
刘海珠的导师朱樟明教授,有着严谨的科研作风、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朱老师对集成电路设计有着前瞻性的认识与敏锐的洞察力,在模拟前端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研究中有很高的造诣。刘海珠的成绩离不开导师朱樟明教授的指导与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科研路上,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朱老师踏实严谨的作风”,刘海珠说到,最初的深切感受是在2017年本科毕业设计上,缺少经验与知识储备,第一次写论文的刘海珠在论文的用词表达上并没有过多在意,朱老师审阅了他的论文之后,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教导他“撰写科技论文和阅读文献都要严谨”。也就是这一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刘海珠,在研究生期间他改掉了马虎的性格,对待事情用心严谨,不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朱老师的严谨态度将使刘海珠受益终生。
严谨并不意味着守旧,朱老师常鼓励他们要勇于创新。是的,创新是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之灵魂,在学术上的创新需要知识的积累。所以,在本科毕业的暑假时间,刘海珠就进入到实验室学习,开始阅读大量的相关英文文献。万事开头难,起初需要花费几天甚至一星期的时间去阅读一篇文献,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在朱樟明导师和刘马良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逐步地解决问题并参与到相关项目中去,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研途虽苦,幸有良师”,刘海珠自豪的说到。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他下一阶段的研究生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他在后期的科研道路中更加游刃有余。
持之以恒 水滴石穿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就像1.01365= 37.8,0.99365= 0.03一样,貌似每天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要坚持终将变化巨大。在研一时,实验室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成为了刘海珠的榜样,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希望能像他/她们一样优秀。在认真上课之余,刘海珠每天坚持在实验室学习并参与科研项目,即使是晚上的时间也丝毫不敢倦怠,在实验室学习到很晚。每每回忆起来,刘海珠很感激那段充实的时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研二时,刘海珠已经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接着他以第一作者投稿SCI论文,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期刊直接接收。然后他又以第一作者投稿IEEE国际会议,最终会议论文被作为特邀报告参与演讲展示。此外,刘海珠还发表了一篇集成电路设计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体现了他在学术上已经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在紧张的科研之余,刘海珠主动参加了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刘海珠表示他很享受在赛场上的思维碰撞以及赛后心得交流,这能够检验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后期加以弥补,越战越勇。
不论是在学习、科研还是竞赛上,他都非常用心地完成每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刘海珠说到。这一切的努力与坚持,给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并兼获国家奖学金和首届校长奖学金。刘海珠坚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秉持初心 砥砺前行
与集成电路结缘要追溯到七年前,当时高考填报志愿,刘海珠第一志愿选择了微电子学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但事与愿违,他被调剂到了其他学院。既来之,则安之,得知可以在大二转专业,刘海珠便更加努力学习,终于以专业前三的成绩转到了微电子学院。经过此事他更加珍惜在微电子学院的学习时光,并从对集成电路的懵懂逐渐转变为了对集成电路的热爱,所以在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继续在微电子学院读研,希望以后能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相关工作,为国家集成电路的发展贡献微弱的力量,这便是刘海珠的初心。
本硕七年美好时光转瞬即逝,刘海珠在奥门金沙集团3354CC收获了许多。“鲜花、掌声、勋章只记录昨天的光荣,而明天的路像太阳的行程一样漫长”,相信在未来的科研或工作中,刘海珠能够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进步。
师长朱樟明点评
不忘初心,坚持科技强国和科学精神,勇做创芯中国的领头人。
(文/西电新闻中心·宋 杰 高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