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郭星星,汉族,1993年12月出生。奥门金沙集团3354CC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2018级秋博士研究生,师从沈八中教授和项水英教授,研究方向为激光混沌通信,光类脑计算与储备池计算。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她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目前,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6篇, 国际会议文章2篇,其中中科院2区5篇,中科院3区1篇。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并且荣获2019-2020学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初窥门径,科研起步
2012年郭星星从江西吉安来到了奥门金沙集团3354CC,从本科到硕士二年级在软件学院渡过了充实的六年。2018年秋通过硕博连读的方式,进入通信工程学院,开始了她的博士学习生涯。从软件学院跨足到通信工程学院,注定是个不容易的开始。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完全陌生的科研领域-光储备池计算,于她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和自我怀疑到今天应对自如,离不开项水英教授的谆谆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项水英教授团队瞄准国际前沿,长期开展半导体激光器与类脑计算的交叉前沿研究,在神经元和突触器件全光硬件化实现、全光类脑计算理论及算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从初接触光储备池计算开始,郭星星首先面对的就是半导体激光器与机器学习的交叉融合这一难点。大量文献阅读和代码调试更是家常便饭。和师兄经常因为一个小问题反复研究琢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终于建立起了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储备池计算系统。但是科研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前期经历了五次拒稿后,第一篇关于光储备池文章终于发表在了IEEE权威期刊Journal Selected Topics Quantum Electronics上。每一次拒稿背后都是一次对自我的改进与反思的过程,一个个通宵与文献和代码为伴的夜晚。胜不骄败不垒,在这之后的两年中,郭星星持续跟进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积极推进光储备池计算系统的深入研究。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参与了“光类脑计算”实验平台建设,并顺利实现光神经元、光突触可塑性、VCSEL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应用等实验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五篇相关的SCI论文,两篇国际会议文章。
不畏险阻,直面挑战
丰硕的成果背后,是郭星星一直以来的刻苦付出,科研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郭星星说:“刚从软件专业转过来的时候,光通信和光储备池计算完全是陌生的。在那段时间,我大量阅读基础文献,对文献中出现的算法模型,都加以复现和验证,并加以总结。有了牢固的基础,才能更好得开展后续研究。”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经历这一系列系统的学习之后,不仅熟悉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也掌握了相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勤于思考,用于创新,常常在学科交叉之中迸发处新的灵感与想法,并加以验证,最终形成论文成果。学术上取得的成绩也离不开科研团队的支持。郭星星说:“我很高兴能够加入到一个温馨和谐的实验室大家庭,虽然我们的团队可能比较特殊,一位女博导带领了三个女博士,但是我们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们要做乘风破浪的姐姐。”“当然,漫漫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还需继续努力,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全面发展,张弛有度
学术研究之余,郭星星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人,跑步、游泳、骑行、爬山都是她学术生活中的点缀。她认为坚持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导师寄语
郭星星是一位踏实上进的同学,能坐得住冷板凳,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她的专注和钻研精神是值得欣赏和赞扬的,希望将今日之成果作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胡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