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生如歌 > 正文
人生如歌
科研不怕难 苦战能过关——记第五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BIT团队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11月27日下午,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吕锐婵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BIT团队以三句半、演讲以及合唱的形式完美地展现了团队风貌,收获了现场评委与观众的阵阵掌声与一致好评,并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第五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BIT团队能在众多优秀团队中胜出,是给这个团队在逆境中“倔强成长”的最佳奖赏,也正是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攻坚不怕难、苦战能过关”的真实写照。


团队的故事

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团队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发光探针的设计开发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转化研究,是一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化研究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包括负责人吕锐婵教授,博士生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9人。团队虽小,但充分围绕“医工研医、佑护健康”这一意义开展“发光增强,精准影像”这一基础应用研究。

2020年9月,习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四个面向”,指引科技发展方向,除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之外新指出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人民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专研肿瘤成像及治疗的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团队致力于构建新型稀土纳米探针,并将其应用于动物体内成像与治疗,以达到术中导航以及辅助治疗的目的。在吕锐婵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近三年来团队共发表SCI论文21篇,封面论文8篇。同时,吕锐婵教授也积极推动与医院及企业的合作,持续与上海交通大学第九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肿瘤医院等推进稀土影像探针的临床转化。

团队虽成立不久,但已探索出一套能够育人成才的培养方案。团队学生均获得过“优秀研究生”称号,且2020届三名毕业生均获得了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目前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团队学生全方位发展,科研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均受到周围人的赞赏。团队学生就业多元化,既有在华为、中元汇吉等电子信息和生物技术领域公司任职,也有硕博连读或获国家公派留学资助出国深造。


导师说:日积跬步,足至千里

“感恩我们处于这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感谢我们拥有西电强势信息技术和生科院特色生物技术的平台;而且,我们有一群逐梦闪亮的小朋友。与其说我是他们的学术导师,倒不如说是他们的勇敢倔强,伴我一路成长。他们真的是最棒的!”谈到自己的学生,吕老师脸上露出了一丝腼腆的笑容。“我们是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团队,Biomater-Infor-Trans Lab,也就是BIT团队。科研理念:只做发光这一点,培养理念: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理念,也是这4年逐渐摸索出来的,是在经历了科研上的热情洋溢但横冲直撞到现在的笃信专注,在育人上的迷茫甚至自卑到现在的淡然自信,从事必躬亲全面指导到现在放手学生自主驱动。带领一个团队,跟博士、博后阶段的单干不同,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身教,其身正不令也行,所以现在团队每个人都真诚善良积极向上,用梦想驱动自己。”

吕老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她给每个人定的科研计划都不同,根据学生的意愿安排不同的科研课题;为了给同学们更好的工作环境,她积极争取将团队的11个同学汇集在一个办公室,和同学们在一个屋檐下朝夕共处一起办公。这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好处:刚入学的新同学不到一周时间就能与他的同级同学、师兄师姐关系热络起来;而同学们在科研上有任何问题也能马上面对面请教老师。这种模式下,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提升。虽然团队只有11个学生,但在“三好三有”评审中全员出动,一个都没有少;平时的团队建设活动、组会也都如此。谈及此,吕老师又颇有些云淡风轻了,“回顾这一年时才意外发现,原来我们已经获得了这么多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项目,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也都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不过回想起大家每天的自我驱动和拼搏努力,那么能有这些结果也都在情理之中。”

同学说

“这就像是冬日里的一个童话”,研一的新成员刘正浩同学激动地说,“我加入团队也才三个多月,但是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团队的氛围。真的,这次能获得这份荣誉,我感觉就像是OG战队第一次夺得TI冠军一样,就像一个童话。”

作为组里的师兄,博士研究生王燕兴同学脸上却挂满了淡定与从容。“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王同学说道,“我们自始至终就坚持着一个信念: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前期的筹划到后期的道具准备,节目排练,每个人都在出力,都在贡献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份荣誉是属于大家的。至于我,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吕老师就像个大姐姐一样,在科研和生活上都很照顾我们。她偶尔也会有自己的烦心事,我们也会试着去开导开导她。能够拥有在这样一个组里学习的经历,我真的非常幸运。”

作为一支年轻化的团队,肯定少不了年轻人的那份好动的天性。做科研的空闲,师兄师姐每次活动前都会征集大家的意见,决定出一个让大家都能愉悦身心并且强健体魄的活动方案。让每次游玩都变得有意义,而不只是单纯的闲逛。在一次次的团建活动背后都有着老师和师兄师姐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团队全方面更加健康的成长。

虽然生物材料与信息转化BIT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团队,是一支袖珍的团队,但团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半部电台起家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肩负使命砥砺前行,我们始终相信,随着我们大家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团队一定会倔强成长、奔腾不息,与共和国同行!

(文/李晨煦 刘正浩)

 

 

123

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北校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电话:029-88201000

访问量:

版权所有:奥门金沙集团-WWW.3354CC.COM|精品官网 -Made in China    建设与运维:信息网络技术中心     陕ICP备    陕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