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大求学期间,吴振森师从我国电波传播领域鼻祖之一龙咸灵老先生。“先生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老伴被逼无奈自杀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科研教学,忙国家的事业,‘国家当前百废待兴,关键在人,我们只有把事业搞上去才行’先生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回忆起自己的恩师,吴振森感佩不已。
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大前校长、吴振森的指导教师和大师兄侯杰昌教授来宿舍找他们谈心。闲谈之间,侯杰昌谈到他正在研究的一个关于二维电离不均匀层的问题,“看看你们几个谁能做出来”,侯杰昌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激起了吴振森的兴趣。细心的吴振森马上着手查找资料,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吴振森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完成了二维不均匀电离层传播模型的数学推导,从此与电波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长们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之后的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鉴于自己的成功经历,多年以后,在培养研究生时,吴振森很注重与学生闲谈交流,时不时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人才培养讲究‘言传身教’,‘言传’忽视不得,尤其是对研究生的培养,老师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对学生都有可能产生影响。”吴振森说。
两年的寒窗苦读吴振森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他婉言谢绝了母校的挽留,来到了奥门金沙集团3354CC工作。这一年,吴振森35岁。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刚到西电,吴振森被分配到电磁场微波技术系任教,起初系里安排他在辅导研究生数学课程的同时,承担大学物理的教学任务。由于耽误多年,担心自己对物理实验生疏,吴振森一咬牙利用假期把所有大学物理实验挨个做了一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如果不够,教学就完全成应付差事了,断不可误人子弟。”吴振森说。由于当时系里老师少,承担的教学任务重,他就边教边学。
得益于安康八年的基层从教经验,吴振森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物理学史、物理学科发展新动态等等……在吴振森的课堂上,学生总能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
除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吴振森立志要在科研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当时,他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全家四口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由于地方局促狭小,书架只好被请上方桌,上小学的儿子占据了方桌上剩下的天地,而掀起被褥后的木板床一隅就成了吴振森的“书桌”,他的数十篇论文就诞生在这张“书桌”上。
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将电波传播教研室归入物理系。物理系发展初期,学校提供的条件和政策都很有限,于是吴振森就跟着系里的王一平、肖景明两位教授走上了“自力更生”的发展之路。开始做电波传播研究,系里没有条件,吴振森就和陕西天文台、安徽光机所合作开展研究。为了节省经费,每次出差,吴振森和学生只住最便宜的大通铺,吃方便面,来回只坐硬座。工作之余,吴振森加紧“充电”,他常常在办公桌前一坐一个上午。他利用周末借学院其他老师的电脑学习编程,因为没有钥匙,不方便离开办公室,就让妻子把饭送到办公室。
功夫不负用心人,吴振森在自己的领域很快开辟了电离层传播、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粒子散射等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