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与益友,薪火永相传
上大学期间,他对研究生生涯有过各种憧憬,也有过各种听闻,直到踏进西电的校园,来到数学与统计学院公钥密码学团队,那一刻他才深切感受到家庭一样的团队氛围。导师张乐友教授对待科研严谨踏实,对待学生和蔼亲,在读研的这段日子,老师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亦师亦友”这四个字。
在刚接触公钥密码学这个研究方向时,他十分迷茫,毕竟本科四年学的都是数学方面的课程,突然要去设计公钥密码算法,有点摸不到头脑。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从原始文献看起,随着文献的慢慢深入,他逐渐意识到密码学和数学的联系竟是那样密切:像已经商用的RSA,Rabin和ElGamal等算法,或是基于初等数论中的大整数分解理论,亦或是基于椭圆曲线和离散对数的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团队学生科研,老师每周都会组织团队开展论文讨论班,或是解答疑惑或是与师兄师姐同级们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有时也会就某个问题争论得激烈不已,正是在这样浓厚的科研氛围下,团队才不断有新的成果产生。在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他很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针对目前属性基加密在电子医疗中应用面临的难题——计算速度慢、存储开销高,展开了细致的研究。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他开始参与老师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项目中学到了很多,并在研究生一年级学年末完成了他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顺利地度过了最困难的科研初期。
他很感谢导师在科研上对他的帮助和指导,也感谢师兄师姐们对他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他才得以在学习和科研上有所进步。
科研无捷径,专研是真理
记得刚接触文献时,导师就告诫他们:多看论文,多专研论文,需要一定的“量变”才能产生后续的“质变”。刚开始听到这些话,不是很理解,直到后来才发觉确实如此。自研究生一年级开始,尽管有许多专业课要学,他也会保证每天都会抽时间看论文,并针对研究方向的主要知识点采用分类总结,通过文献逐个击破。在看论文的过程,他通常会根据研究方向、方案效率、设计方法等功能对论文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保证自己对这些论文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而这些逻辑正是参考别人的研究进展来提出自己的设计算法的核心所在。他的第一篇论文从提出想法,到方案设计,再到数学公式推导,论文参看了三十多篇,推导的稿纸有几十页,先后发给导师完整的修改方案就有十几版,直到现在这些稿纸和修改方案他都还保存着。以前他从未想过,一篇论文要这样艰难才能写完,研究生一年级的暑假他甚至怀疑自己的科研方式是否错误,然而事实却证明,科研真的没有捷径,需要脚踏实地的去专研。正是因为第一学年有了这些经历,到了第二学年,明显发觉后边看起论文来轻松了许多,理解的层次也深刻了许多。很快,研究生二年级刚开学没多久,他就在最新的文献和以前的几篇论文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完成了自己的第二篇论文,接着第三篇论文也随之突破。
科研真的没有什么捷径,论文看过一遍并不代表看懂了,需要花功夫去细细研读里面的设计细节和算法的构思,通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真的懂得这篇论文如何巧妙的解决某个方向的某个问题。
学海无止境,初心需长存
因为一些别的原因,尽管他没有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并不代表科研的那份精神他就抛在脑后,他始终相信学无止境,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因为未来的成败仍取决于现在自己的拼搏和奋斗,真的不能太过于懈怠。
研究生三年级阶段对于他来说最重的就是找工作了,其实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他就加班加点,自学了C++,JAVA和MySQL编程语言,不敢说自己学的多么好,但是至少科研之余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秋招开始前,他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他坚信用搞科研的那份精神去找工作应该结果不会太差。从2019年的六月到十月可以说最难熬的几个月,但他时刻告诫自己,求职就像科研,最重要是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以及那份坚持不变的初心。艰难的四个月,最好的回报就是手里的5份offer,最终他选择留下了华为的offer。研究生的生活不仅仅只有科研,其实生活中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正是他在西电这些日子真正学习到的东西。正如之前,他帮助院内参加“三好三有”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完成易拉宝海报设计,并完成团队宣传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再次让他感受到只用肯学习,肯用心,没有什么事是做不了的。
总之,无论是求职或是求学,做人或是做事,只要能保持一颗不骄不躁,敢吃苦,勤专研,好学习的初心,方才敢大胆的仰望星空,因为脚下的每一步都走的很踏实,很自信。
导师张乐友评价:
胡功成同学学习刻苦努力,态度端正,生活中乐于助人,责任心强,科研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表现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在以后工作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西电新闻中心·高宇星)